VeriMedia

前三季中國GDP總值超2017年全年水準 進出口規模連創歷史新高

(圖/每日經濟新聞)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三季度中國GDP以及各項經濟資料。

面對疫情反復等多方面不利影響,中國經濟仍舊交出了一份穩中向好的成績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高於全年6%以上的預期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最終核實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為820754億元,這也意味著,2021年前三季度初步核算的GDP總量,已超過2017年全年。

如何解讀這份“三季報”?我們以GDP走勢、出口、消費、物價、工業生產、投資六大板塊為抓手,深入分析各項資料背後反映的中國經濟復蘇態勢,預判全年中國經濟“運行圖”。

前三季度經濟亮點紛呈

前三季度GDP總量相當於2017年全年、9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不少關鍵指標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亮點紛呈,儘管遭遇多方面挑戰,一些資料仍創下了多年來最強表現。

復蘇穩固: GDP增速略有回落但未“失速” 調查失業率創近三年來最低

判斷我國當前的經濟運行整體態勢,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走勢總是最關鍵的指標。最新資料顯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

從同比增速看,今年前三季度9.8%的水準明顯高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的年度增速目標,對完成全年經濟增長任務可以說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而從前三季度82.31萬億元的GDP總量來看,已小幅超過2017年全年82.08萬億的水準。

而從今年三季度單季來看,我國GDP同比增長4.9%,這一資料略低於市場預期。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介紹,進入三季度以後,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恢復勢頭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部分地區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衝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此外,資料還受到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三季度投資走弱,這與地產調控加碼下房企投資收縮有關;消費當前的表現與疫情反復、居民消費傾向持續下降有一定關係;而出口受到價格因素和海外疫情反復的支撐,短期或仍有韌性。

經濟形勢是否良好,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就業形勢上。在這一方面,今年三季度可以說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一項能夠比較準確反映當前我國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資料顯示,今年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

更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4.9%的調查失業率,處於2019年以來近三年的最低水準。這也意味著當前就業壓力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已經出現明顯緩解。此外,資料還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5.0%。

外貿強勁: 進出口規模連創新高, 機電產品出口連續15個月實現2位數同比增幅

下半年以來,儘管海外疫情出現反復,出口基數效應減弱,但我國外貿表現依然十分強勁。繼8月進出口規模創新高之後,9月進出口規模再次刷新紀錄,而且出口增速大大超出預期。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83264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出口155477億元,增長22.7%;進口127787億元,增長22.6%;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7691億元。

9月當月,進出口總額35329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出口19830億元,增長19.9%;進口15498億元,增長10.1%。

據統計,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3%,高於整體出口增速0.3個百分點,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8%。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8%,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28.5%,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2%。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佟家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國經濟恢復比較快,但全球經濟一直面臨著蔓延性的疫情衝擊,導致全球價值鏈經常受到中斷的威脅,影響產品的製成和原材料的供應。中國市場產業鏈、價值鏈恢復得比較完整且不斷延長,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得以提升。

從需求端來看,佟家棟認為,疫情之下替代線下活動的線上產品有了更大需求,這種需求迅猛發展對中國是很好的機會。去年,防疫物資對拉動我國出口起到重要作用。今年,儘管防疫物資外部需求有所減弱,但機電、通訊、汽車等產品海外需求有所提升,而這些產品需要更長的產業鏈,更多中間品和原材料,這對中國外貿而言都是有利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獲悉,9月當月,受電子資訊產品尤其是手機的出口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802.4億美元,創歷年月度出口額新高,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同期增長40.1%),連續15個月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幅。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最新統計,9月當月,我國積體電路進口額同比增長12.7%至413.7億美元,拉動當月機電產品進口增速約4.8個百分點,進口額連續33個月同比正增長,並連續10個月增幅超過20%。

前三季度,積體電路累計進口3126.1億美元,同比增長24.4%,貿易逆差同比擴大20.3%至2039.9億美元,保持我國進口額最大的單一商品。

對於未來的走勢,佟家棟認為,這還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情況來進行觀察,尤其要注意國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全球價值鏈當中是否會受到衝擊和波折,另一方面要注意需求的恢復是不是可持續。如果能夠比較平穩地渡過衝擊,出口保持高增長的態勢有望持續下去。

對於四季度的外貿表現,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出口同比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整體仍然有韌性。“全球經歷疫情衝擊之後,產業鏈、供應鏈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中國出口產品門類多,產業鏈相對更加完善,因此具有較強韌性。”

物價趨穩: CPI同比漲幅僅為預期目標1/5 豬肉成物價“穩定器” 

資料顯示,今年9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環比持平;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7%,漲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2%。

這意味著,9月份,PPI與CPI剪刀差擴大至10個百分點,這一組資料已經連續多月保持著差額擴大的趨勢。

從前三季度累計來看,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7%,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4%。分類別看,前三季度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0.5%,衣著價格上漲0.2%,居住價格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3.3%,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6%,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3%,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1.6%。

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8.0%,糧食價格上漲1.0%,鮮菜價格上漲1.3%,鮮果價格上漲2.7%。

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三季度CPI和核心CPI仍在可控區間。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7%,漲幅比上半年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10.7%,環比上漲1.2%。

PPI快速上漲是否會向CPI傳導也備受關注。

“工業品向CPI的傳導,特別是向核心CPI的傳導,我個人覺得要看產成品庫存的情況。”楊暢說,目前來看,產品庫存確實有一些去化跡象,但還不是很明顯,所以中游向下游的博弈力度還不算特別大。

付淩暉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消費價格漲勢溫和。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生豬產能恢復,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重要民生產品供給充足,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 

四季度經濟持續復蘇可期

疫情、汛情、大宗商品漲價……面對多重挑戰,中國經濟克服困難,在三季度持續保持增長。四季度已經開始,目前社會零售、製造業等多個經濟關鍵環節出現了不少亮點,持續復蘇可期。

製造業: 新科技、創新動能還在增強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迅猛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6.4%。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5.0%;環比增長0.05%。

分三大門類看,前三季度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製造業增長12.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12.8%。分產品看,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57.8%、43.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28%。

付淩暉表示,前三季度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製造業占比提高,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前三季度的經濟資料來看,應該說是處在一個結構轉型區間,下行壓力仍比較大,但新科技、創新動能也在持續增強。比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2.8%,高出同期規模差不多5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也比同期全部製造業高出十幾個百分點,從這一點上看,還是顯現了結構轉型期間的一個陣痛,也就是說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

萬喆認為,傳統製造業之所以在今年前三個季度面臨較大的壓力,實際上跟能耗雙控的政策影響也有一定關係,無論上中下游的限產制約和成本壓力實際上同時存在,而且限產和成本實際上形成了互相促進的關係。儘管當前在煤電等方面已經有一些支持的政策,並且在加大力度保障供應,但總體來說,在能耗雙控的目標和政策沒有變的情況下,工業生產情況回暖的情況還有待觀察。

萬喆表示,可能在四季度以後,疫情對於消費修復的影響會減小一些,消費環境應該會有一些改善。現在一些促消費的政策正在加碼,收入修復可能會有一定的上升,因此消費的恢復還有望繼續,這對整體的工業製造來說也會是一個比較利好的因素。

“從四季度看,工業生產的狀況應該說還是有比較大的壓力,總體來看,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可能有一些新動能確實在發揮作用,而且現在有一些政策支持在加碼,新動能的支撐作用有望增強。”萬喆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福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資料來看,經濟還算恢復平穩,高新技術製造業的增長比較亮眼,這些產業也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從全年的經濟形勢來判斷,由於去年的基數等因素影響,今年總體上可能呈現一個前高後低的態勢。考慮到整個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來看,社融增速這一指標在去年11月前後見頂,而該指標通常是領先經濟見頂半年左右的時間。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鋼對全年的工業經濟增長持比較樂觀的態度,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兩個因素可以支撐全年的工業增長:一個是中國的疫情控制比較好,另外就是全球對中國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盛的。

消費回暖:

消費品零售總額現觸底反彈

餐飲收入由負轉正

據付淩暉介紹,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3.9%。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萬億元,同比增長4.4%,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呈現穩步復蘇的態勢。從單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來看,前6個月一直維持兩位數增長。三季度以來,在基數效應減弱等背景下,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並於8月達到一個低點,同比僅增長2.5%。

儘管如此,從前三季度來看,我國消費市場仍然呈現出諸多亮點。付淩暉表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體育娛樂用品和文化辦公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20%,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了18.7%。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回落較多主要是受疫情、汛情等短期因素影響,9月環比出現上漲說明我國消費仍然有韌性,具有支撐動力。“中秋節小長假,以及對國慶日進行備貨,對9月的消費均產生拉動效應。而餐飲同比增速由負轉正,說明我國消費處於平穩復蘇的階段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按商品類別分,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1.6%、28.6%、21.7%;飲料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等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3.4%、20.6%、16.0%。

此外,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91871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5042億元,同比增長1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對於四季度消費趨勢,趙萍表示,10月份乃至整個四季度消費很可能延續平穩恢復態勢。從目前來看,消費領域出現了觸底反彈的趨勢,但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疫情、拉閘限電等,也可能對國內消費產生影響。

付淩暉表示,當前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於消費能力增強。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消費環境也有所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也有助於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圍繞四季度及全年消費走勢,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新聞發佈會上也曾表示,考慮到去年下半年消費逐月回升,今年消費增速總體將呈現前高後低格局,10月份乃至整個四季度消費仍將延續平穩恢復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44萬億元。

投資趨穩:

高技術產業投資強勁

四季度固投增速放緩趨勢有望扭轉

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97827億元,同比增長7.3%;比2019年1-9月份增長7.7%,兩年平均增長3.8%。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7473億元,同比增長9.8%。從環比看,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17%。

分領域看,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5%,兩年平均增長0.4%;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3.3%;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7.2%。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03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4.6%;商品房銷售額134795億元,同比增長16.6%,兩年平均增長10.0%。

分產業看,前三季度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0%。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3.7%。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7%,兩年平均增長13.8%。 

值得注意的是,1-8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比全部投資增速快10.0個百分點,1-9月,這一差值進一步擴大到11.4個百分點,顯示高技術產業投資在持續發力。

趙福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投資走勢總體與1-9月走勢基本類似,還是平穩的恢復狀態。其中高新技術和社會領域的投資增長速度很高,這些都是亮點。

趙福昌表示,無論是從國家政策還是從整個社會的需求來說,高新技術大都是符合市場方向的。與此同時,這兩年社會領域的投資方面,補短板也是一個重要方向,特別是公共衛生領域,目的是提升公共服務的能力。這也符合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需要。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溫來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家加大了對高科技產業領域的投資,比如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半導體產業實行幅度比較大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些行業的發展。同時,社會公眾生活富裕後對高水準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服務需求量比較大,因此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對此都比較關注,這兩年政府投資裡面相當一部分投資都是投向這些領域。

溫來成認為,我國整體的經濟恢復情況比較好,社會有效需求增加,這也帶動了民間投資。社會各方對我國下一步經濟發展的預期持續向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好於預期,特別是民間投資。

溫來成介紹,預計2021年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將略高於今年前三季度的7.3%,從而扭轉此前增速放緩的趨勢,因為後期在安排政府投資等項目時,會兼顧明年第一季度的投資。

談及四季度如何擴大有效投資,趙福昌表示,首先在投資結構上,要盡可能投向有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的領域;其次要把政府專項債券用好,做好項目儲備,做到“資金跟著專案走”,儘快形成實物量;再者就是提升資金績效,用更小的投入來換取更大的支出。

溫來成建議,從有效投資的角度來說,還是要向著國民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加大投資,比如民間投資裡對高科技產業可以增加投資。對目前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一些短板,特別是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行業要增加投資。此外政府要能夠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完善制度和相關的政策來推動民間投資的增長。

(本文数据来源:wind)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https://m.nbd.com.cn/articles/2021-10-19/1951509.html)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