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4, 2024

一場被追逐的投資風潮:ESG基金“道阻且長”

當可持續發展理念、“雙碳”目標成為各界共識,國內資管機構紛紛湧入ESG投資陣營。

這其中,公募基金一馬當先,成了最為活躍的“探路者”。2022年,國內泛ESG主題基金的數量創下新高。

不過,將ESG理念完全融入投資實踐,並不能一蹴而就。公募基金的ESG投資實踐已暴露出一些短板。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市場中缺少統一、規範化、標準化的ESG公募基金標準體系和投資流程指引,基金產品在資產配置上的評價標準各不相同,缺乏較為科學可靠的負面篩選機制;並且,“漂ESG”產品時有出現。

但長期來看,ESG投資將更加深入人心。嘉實基金ESG研究部負責人韓曉燕向本報記者表示,ESG對環境與社會有強大的正向效應。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市場上,如果能達成ESG目標和投資回報目標的雙贏,未來定能夠促進ESG在整個行業的主流化。

ESG基金興起

ESG投資理念源於2006年發佈的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報告(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該理念宣導投資機構將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納入投資決策,以獲得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

伴隨海外ESG投資規模持續壯大,近年內,國內也掀起了ESG投資風潮。前些年,較早嘗試ESG投資理念的公募基金,更多是基於環保主題、社會責任主題、綠色投資等範疇進行實踐。而2021年以來,公募佈局ESG基金產品的步伐明顯加快。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市場共計有72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純ESG主題基金和178只ESG策略基金。其中,近七成純ESG主題基金,以及超八成ESG策略基金,均成立於2021年之後。

王遙指出,近年來,隨著國內資管機構ESG投資參與度逐步提升,基於ESG資料開發的投資產品也不斷豐富,投資者對市場提供有效ESG投資資產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從產品數量來看,資管機構對ESG產品的重視程度持續提高。

不過,上述ESG基金的單只管理規模普遍不大,這類產品在公募基金行業仍然是“小眾”產品。

惠譽評級根據萬得資料所做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市場上大概有190只ESG基金,整體規模約2640億人民幣。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聯席董事黃莉告訴記者,這個規模和歐美相比小了很多,歐洲ESG基金規模大約為6萬億歐元。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ESG基金是混合型,股票型占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11%是債券型。貨幣型ESG基金在歐美市場已經比較普遍,但是在中國還沒有,在亞洲也比較罕見。

從過往經驗來看,基金創新產品若要提升大眾投資者的認可度,往往有賴於基金的業績表現,ESG基金恐怕也不例外。

根據Wind資料,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2年,純ESG基金均未能取得正收益;但從最近三年的業績來看,有可比資料的14檔基金均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易方達ESG責任投資(普通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為52.59%。

韓曉燕指出,ESG因素偏中長期,應在中長期維度討論和觀察ESG基金業績,並且要區分ESG策略類型、行業和主題配置、以及評價方法論來討論ESG策略的業績。大量研究和投資實踐結果表明,ESG因素對基本面的影響和傳導偏中長期,ESG投資策略在中長期能創造優於同類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她具體分析,“2022年,由於受到疫情反復和複雜的國際形勢影響,市場出現了大幅回檔,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ESG基金的整體投資表現。觀察當前市場上的純ESG主動基金,多應用ESG整合和剔除策略,但相比寬基市場指數,這些ESG主動基金大多有明顯行業偏離,普遍較大配置在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這些行業今年以來整體表現比較低迷,所以也拖累了基金的整體業績表現。反觀ESG被動型基金,如基於滬深300的幾隻ESG ETF(包括嘉實ESG 領先ETF),近一年業績其實並沒有跑輸滬深300。”

真假ESG

誠然,國內針對ESG基金的評價體系仍有待完善,區間收益率表現只是其中一個觀察維度。更容易引發爭議的情況是,當前,多數ESG基金在投資過程中,並不能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個指標完全納入自身的投資框架。

黃莉向記者分析,從投資側重來看,大約64%的ESG基金側重於環境保護、21%側重于公司治理、9%側重於社會責任。只有大概6%是環境、社會和治理全都考慮。而以上的這些分類只是基於基金自己的名字來分類的。

此外,ESG基金的持倉可謂“五花八門”,並沒有明顯的規律可循。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截至2022年三季末,部分ESG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在材料、醫療保健和日常消費三大板塊;一些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則過於集中,以環保、低碳概念股為主;此外,還有ESG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包含了白酒股。

這些個股的ESG“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外界恐怕無從得知。

黃莉指出,目前,並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所以關於這些基金是如何貫徹自己的投資策略,其實並不透明,如果有“漂綠”(泛指通過披露虛假誤導性的資訊,以誇大自身在ESG方面的努力和貢獻)現象也不太能被發現、甄別出來。但是在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市場,比如新加坡,已經有比較完善的法規出臺,對於ESG基金的命名和披露都做了規定。

她認為,隨著ESG基金的發展,中國也應該推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完善和管理ESG基金市場。

對於ESG基金存在的短板,王遙也談到,一方面,市場中缺少統一、規範化、標準化的ESG公募基金標準體系和投資流程指引,基金產品在資產配置上的評價標準各不相同,缺乏較為科學可靠的負面篩選機制,導致部分在國際上頗受爭議的標的,如白酒等,進入投資清單。並且,“漂ESG”產品時有出現,例如過度向投資者描述投資組合中的ESG要素、投資成分股變動下的“ESG風格漂移”、向投資者誤導性披露企業排放情況以及售賣偽ESG投資產品等行為。

另一方面,ESG公募基金作為新引入的產品,對基金管理人和量化團隊提出了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由於ESG理論體系強調了主體的長期價值,現有基金資料庫在收集並分析公司的實際ESG表現上力有不逮,因而管理人更偏好主流ESG評級機構的結果,在投資策略的組合上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投資難題待解

從社會責任視角出發,ESG管理被看作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投資者的希冀則在於,借助ESG理念來規避投資風險,甚至是創造阿爾法超額收益。

但ESG投資本身也面臨一些困難。

王遙認為,由於我國ESG投資起步較晚,相較於成熟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來看主要面臨以下幾個難點:一是監管層面缺乏統一的ESG標準,ESG金融產品標準體系建設較為滯後,同時ESG資訊披露制度有待完善;二是ESG市場配套設施建設尚不健全,國內資本市場ESG投資整體規模仍然較小,開展ESG投資缺乏完善的ESG資訊資料支援;三是ESG金融產品種類相對單一,權益類產品還有待于創新多元。

惠譽常青ESG研究組聯席董事賈菁薇則提到,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多家ESG服務提供者對企業ESG表現的評價手段和結果有較大出入,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同樣突出。由於發達市場目前所運用的ESG篩選準則並不能完全符合中國市場情況,或中國市場內具體ESG項目可能不完全符合發達市場標準。而境內監管也缺少對ESG資訊披露的要求,企業發行人缺少ESG相關資訊,這對本土投資人評價公司ESG表現,構建和擴大ESG投資產品有一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上述困難,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應對方法。韓曉燕談到,“主動基金經理或者市場普遍認為,ESG現在還不能被當成獨一無二可以完全替代其他傳統基本面或者傳統因數來進行選股。嘉實在主動投資中參考ESG因素和評價結果時,需要在ESG的評價的框架之下,在各個行業裡去篩選真正能驅動價值和估值的一些因素,提煉出來,將ESG的細分維度進行拆解,並結合基本面的各項因素來理解各ESG因素對投資的影響,要重視評級理念裡一些細節的資訊點,再做判斷,而並不是簡單去借鑒一個評級符號和結果。”

長期來看,ESG投資的主流化趨勢難以逆轉。韓曉燕談到,基於嘉實ESG資料和用該資料構建的策略來看,隨著整個行業政策、國家和投資者意識的覺醒、以及疫情的催化,市場在逐步擴大對ESG理念的接受程度,且ESG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性也在逐步凸顯出來。

“從基本面角度,基於嘉實在各個行業自下而上的ESG深度研究和調研,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市場上ESG因數的超額收益將會持續下去。總而言之,我們非常有信心可持續投資和ESG會更加深入人心。”她表示。

在王遙看來,資本市場對ESG發展整體起到了一個加速作用,而中國資本市場對ESG的關注也勢必推動ESG公募基金、ESG投資的加速發展。從發達資本市場的成熟經驗來看,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ESG或將成為投資者關係管理的重要視窗。尤其我國上市規則的轉變與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將使ESG資訊披露更受關注。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Related Articles

Stay Connected

628,632FansLike
13,288SubscribersSubscrib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Articles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