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9, 2024

與市場關切同頻共振 降准即將落地

近日陸續公佈的3月份經濟金融資料顯示出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加大,再結合國常會提出“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市場對於央行即將降准或降息的呼聲很高,甚至不乏有聲音喊出4月15日就是最近的政策觀察視窗。

不論從政策實施的必要性,還是政策騰挪的空間看,近期降准或降息都是可行的。儘管有觀點認為目前我國經濟面臨著外防輸入型通脹、內防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形勢,這種局面對使用貨幣政策總量工具而言收效甚微,但我國目前除了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外,預期轉弱的問題在疫情多地散發的當下亦尤為凸顯。作為具有明顯政策放鬆信號的全面降准、降息等總量工具若在此時推出,最快的政策傳導效果不是能立馬提振有效信貸需求,而是會被看作一種與市場關切同頻共振的政策回饋,讓市場感受到政策主動作為、及時作為的暖意,提振市場信心。

從政策騰挪空間看,降准降息的空間也依然充足。儘管近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10年期中美國債收益率時隔12年首次“倒掛”,一些觀點認為這會掣肘貨幣政策總量寬鬆。但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貨幣政策會堅持“以我為主”的對內優先原則。相比於擔心因中美利差收窄導致跨境資本流出加劇,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優先目標是助力國內經濟穩增長。更何況,10年期中美國債收益率“倒掛”的風險有被誇大之嫌,考慮到通脹因素後,當前中美實際利差仍為正,加之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加,匯率雙向波動就可發揮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作用。只關注中美利差擔心跨境資本流動,而忽略國內經濟穩增長的迫切需要,是對政策預判的捨本逐末。

4月15日將是央行例行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時點,也將給政策利率降息帶來想像空間。下調MLF利率可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並通過“MLF利率-LPR利率-貸款利率”的傳導路徑惠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減輕企業和居民償債負擔。

不過,貨幣政策不是萬能的,當前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市場預期,還要著眼於加強實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暢通供應鏈、產業鏈,讓企業有訂單,讓居民有收入,只有這樣才能改善實體經濟自身的現金流,預期的轉好才能水到渠成。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Related Articles

Stay Connected

628,632FansLike
13,288SubscribersSubscrib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Articles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