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市低開低走南下資金淨減少到13.38億,大型科技股全線下降。市場一度回踩29000點,那市場何時能迎來反彈呢!
市場已經聯繫3次回踩29000點,只要29000點不破市場就會迎來反彈,想要市場突破前高勢必要站穩30140才有機會突破前高。雖然不久市場大開大合,但市場的整體趨勢 依然還在,很多的個股最近一段時間都都很大所以大家在選擇個股時一定要謹慎。
市場連續3次不破29000點,那29000點勢必會成為市場的分水嶺(如果站穩29000點市場會反彈,如果跌穿29000點市場會向下)。 都是巨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性看待。
為什麼說市場29000點是HSI的分水嶺呢!那是有原因的看圖:
大家可以看到我標記的1-2-3-4。當市場一但站穩29000點市場會迎來一波上升,反之如果跌穿29000點市場必定會向下傾斜。同時大市上方的30140大家一定要仔細關注,因為如果市場反彈沒有站穩30140大城市就會位於橫盤整理。
大家可以看到自自印花稅的提升。美債收益飆升。內地公墓發行降溫,港股遭遇“ 3連擊”。進入3月,南向資金依舊維持2月末斷崖式下降狀態,1月時連續每日淨流入200億海拔的巔峰時刻一去難復返,港股也環繞區間震盪。
大家都知道印花稅第一次提升市場當日下降近千點,第二次提升印花稅時市場再度下降。印花稅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大家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更高,如果我們投資者還不能在市場中賺錢,那已經失去了了投資的意義。
在印花稅消息的衝擊下,2月24日南向資金史上首度淨取代近200億債務,此後資金仍持續淨轉化態勢。3月的前兩日,南向資金最大化淨減少17.32億減輕,與2日,遭到“香港不排除進一步提高股票印花稅”的消息打擊,恆生指數下跌1.21%。直到3月3日,恆生指數收報29756點,當日反彈2.56%,相較早前31183點的最高位置回檔近5%,當日南向資金轉為淨流入57.47億港元。
由於一段時間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出,港股的春天似有戛然而止之勢。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機構普遍認為,南向資金並不會一去不復返,且牛市暫歇不意味熊市開始,只是市場大概率將延續震盪走勢。年後美債收益率上行速度明顯加快,與美國聯動性較高的港股難免受到影響。
2月24日印花稅提高30%的消息率先沖擊港股。令市場意外的是,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本週二還表示,現階段沒有徵收分配稅的計畫,但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新增印花稅的可能。
為什麼南下資金會撤離港股,主要是印花稅的提升到南向資金轉換的導火索。印花稅的上調後,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到0.13%,交易成本上升30%,進一步壓縮制市場表現;而且印花稅佔港股交易成本的88%,稅率提升30%將導致南下交易成本明顯上升。
之前的A股也上調過印花稅,一般調整後一個月左右改變短期市場情緒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中長期來看本身並不顯著。
再加上美債收益的飆升再度衝擊全球市場,2月26日,隔夜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升到1.6%以上,回到了美國疫情爆發前的水平,收益率飆升對科技股的衝擊尤為明顯,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科技型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例如:騰訊,阿里,美團,小米等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為什麼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1.5%左右很重要?因為超過該線,美債收益率開始高於標普收益率。這對港股同樣關鍵,機構預計,港股收益率2021年將從2.6%變化2.1%。這對港股又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這就是為什麼南下資金出現斷崖式替代的重要原因:
據業內人士透露:港股的機遇仍大於風險。所以大家一定不要隨便入場任何一隻股票。
中概股“二次上市”,眾多IPO也將吸引資金流入。2020年港交所引發的共吸引146只新股上市,內地的企業仍然是港交所IPO的主要來源,有112家,共募集 資本3901億美元,佔IPO募資資的99%。此外,AH溢價高則代表港股資產相對於A股的低估
就資金的板塊偏好而言,“科技板塊的流入資金仍受騰訊控股以及電信服務商拉動。騰訊控股繼1月獲876.9億港元淨買入後,2月再獲227.6億港元淨買入(佔2月電腦板塊淨買入額的99%)。”2月淨流入額前五的行業為電腦、通信、化工、非銀金融和醫藥生物。
恆生指數公司3月1日時宣布了《優化“恆生指數”持續成為香港市場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場基準之建議》的諮詢總結。
其中提及迅速納入大型上市新股。 “恆指可以加速納入最新的大型IPO(縮短至3個月),這可能吸引更多企業考慮在香港上市。這視乎對於投資者來講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所以這幾天市場的波動大開大合就是這幾個原因,但市場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嚇人股災到來。大家可以看到昨天市場漲700多點,今天跌600多點。但是很多的科技都受到了重挫,近期切記一定不能買科技股。
當下市場大家最好輕倉入場切勿滿倉保住本金才是王道。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
免責聲明:
非常媒體(國際) 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確保所提供資訊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他責任)。
內容以及其提供的資料並不構成任何非常媒體(國際) 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或投資意見或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