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見聞"報道,2021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持續火熱,各國央行對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目前全球86%的央行都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其中,中國已在多個城市啓動數字人民幣試點,美聯儲 FED 正研究數字美元,歐洲央行也剛結束了有關數字歐元的公共諮詢,並稱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決定是否啓動數字歐元調研項目,預計相關調研耗時約兩年時間。
………………………………………
摩根士丹利認為央行都在探索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貨幣主權:私人支付網絡迅速發展。他們逐步獲得市場份額後可以成為許多用戶的主要交易手段。各國央行擔心的是,貨幣將幾乎完全在網絡內流通,對央行對貨幣體系的控制構成威脅。
金融穩定:私人數字貨幣供應商的任何潛在失敗都可能破壞支付系統,並導致金融穩定風險。儘管監管機構已採取措施減輕這些風險,但他們無法消除這些風險。相比之下,央行創建並持有CBDC,將能夠保證其作為交易交換媒介的可靠性。
金融普惠:私人的、狹窄的金融網絡的興起,可能會將普通大眾排除在外,比如無賬戶的人,CBDC就像實物現金一樣,可以廣泛使用,甚至可能促進更廣泛的金融普惠。
考慮到這些目標,該行認為央行將實施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數字貨幣,通過金融中介向公眾開放,並在由貨幣當局控制的中央分類賬系統上運行。
………………………………………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Chetan Ahya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全球儲備貨幣
簡單來説,如果一個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在進行國際金融交易時獲得了認可,發行國可能會在融資成本、金融交易控制方面獲得重大優勢,類似於美元當前的" 特權 ",也就是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在摩根士丹利看來,各國央行將發行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數字貨幣,通過金融中介公眾開放,在由貨幣當局控制的中央分類賬系統上運行。
商業銀行將面臨脫媒風險 ,在數字經濟中,數據提供了競爭優勢。摩根士丹利稱,一場拉鋸戰正在消費者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間展開,前者註重隱私,希望保持交易的匿名性,而後者將創新並激勵消費者進入其平台以獲取交易數據。如果金融科技的努力取得成功,網絡效應可能會激增,讓金融科技從銀行手中奪取市場份額。
CBDC也有可能擾亂國際支付體系。如果一個CBDC獲得國際交易的認可,發行國可能會在融資成本和金融交易控制方面獲得重大優勢,類似於美元目前的特權地位。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等一些央行認為,向數字貨幣邁進是提高本國貨幣國際地位、增加其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的一個機會。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希望限制外國數字貨幣在其經濟中的使用"去美元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