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政府高壓監管下,境內大量加密貨幣交易所如今將面臨勒令停業的風險。面對這樣的現狀,有業者也不甘示弱,提議聯合對政府發起憲法訴訟,要求政府修改不合理的監管規則。
隨著新監管框架的啟動,韓國境內許多小型加密貨幣交易所正面臨著倒閉危機,其中更有部分交易所認為相關政策刻意刁難,正計劃對韓國政府依據憲法提出上訴,以捍衛交易所自身的權益。
根據韓國《特別金融的使用和報備法案》(FTRA)規定,當地所有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VASP)必須在今年 9 月 24 日前向韓國金融情報局(KoFIU)完成註冊,否則將被迫勒令停業。
然而,由於本月中旬,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FSC)又要求銀行必須將加密貨幣交易所歸類為高風險客戶,加強金融交易監控,並且須對該類用戶的金融交易監控與用戶身份驗證。因此目前只有韓國農協銀行(NH Bank)、新韓銀行(Shinhan Bank),以及韓國首間純網路銀行 K Bank 受理相關業務。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銀行所受理進行風險評估的對象,只有 UPbit、Bithumb、Coinone 和 Korbit 等韓國四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對於較小的交易所而言,沒有銀行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
據外媒《韓聯社》 報導,這些較小的交易所,正計劃對韓國政府提出憲法上訴,理由是在 FTRA 的相關規定中,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問題,政府和金融當局將審查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責任轉嫁給了銀行,是推卸責任且不符合憲法的行為。
報導中更引述了幾位匿名交易所負責人的想法,認為該法制定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陷。
在去年討論《特別金融的使用和報備法案》的過程中,業界就預見到了這個問題,並不斷發表意見,認為將銀行與交易所間的私人合約,作為強制性條款納入法律,本身就存在著問題。當時有人提出異議,但卻沒有被採納。
根據現行的《特別金融的使用和報備法案》,即使交易所花費時間、金錢和精力符合所有要求,一旦銀行拒絕驗證或開具實名帳戶,交易所也別無選擇,只能閉門停業,這是相當不合理的,我不認為應該存在這樣不合理的法律。
此外,韓國交易所也在《金融服務法》中找到了漏洞,指出根據第 15 條規定,金融產品銷售商在訂立金融產品合約或金融產品諮詢合約時,不得無正當理由就合約條款對金融消費者進行無理歧視,因此銀行刻意迴避小型交易所的行為,本身就有違法之嫌。
反彈聲音四起
隨著韓國屢屢祭出監管重拳,早在交易所起意聯合按鈴申告前,銀行業就為了自保展開了相關行動。據動區先前報導,韓國銀行聯合會(Korea Federation of Banks)已牽頭計畫舉行相關會談,以尋求限制相關管理責任的辦法,唯恐受到加密金融犯罪案件牽連遭罰。
另《首爾新聞》相關報導分析,由於目前在韓國政界,對於新法律中規定的加密貨幣監管方法存在著顯著分歧,在交易所和銀行都無所適從的現況下,政府很可能會考慮重新擬議交易所註冊系統和銀行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