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短缺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繼續拖累中國製造業,官方昨天公佈最新資料,顯示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2,意味著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
受訪學者說,中國官方目前下大決心調整經濟結構,有意識地控制落後產能,經濟增速放緩、製造業PMI資料下降應是意料中事,但預期全年宏觀經濟仍可能增長6%以上。學者並指出,官方目前釋出國家儲備調節能源價格,相信足以緩解短期供需失衡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10月製造業PMI從9月的49.6降至49.2,下降0.4個百分點,意味著這項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連續兩個月收縮。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製造業PMI下降主要是受電力供應仍然緊張、部分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等影響。
中國今年9月開始面臨電力供應緊張,能源成本飆升和電力短缺迫使許多工廠停產,對工業部門造成壓力並增加通脹風險。官方則是接連出臺措施應對,上個月更首次從戰略儲備中釋放原油,史無前例地干預市場拉低石油價格。
繼缺電、煤荒之後,中國多地近日又傳出柴油荒,不僅加油站限量加油,柴油價格也一路攀升,其中山東地方煉廠柴油單價短時間大漲55%。
面對拉閘限電,部分不願停工或減產的工廠購買柴油發電機,導致柴油發電機銷售火爆;柴油價格快速攀升,同時也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地煉企業開工率不足等驅動。中國媒體指出,柴油荒是煤炭缺少的“連鎖反應”並可能持續數月。
(文章來源: 聯合早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