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引述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預計,出口和房地產投資放緩,加上消費和製造業投資有待復蘇,第三和第四季內地經濟增長會放慢至百分之6.3和5,但隨著當局加強商品原材料供應,預計生產物價今季內見頂,消費物價就受豬肉價格拖累而偏低,物價對貨幣政策制肘不大,建議適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沖美國等貨幣政策和商品價格上升對通脹的影響。
祝寶良表示,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將按年回落,三、四季度GDP按年增速分別為6.3%和5%左右。全年經濟增長8.7%左右,兩年平均增長5.4%左右。
祝寶良表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上漲,2021年以來漲幅還有所加快,主要是世界各國生產端恢復慢,需求端恢復快,短期內需求生產錯配造成的。疫情導致生產和產業鏈不穩定,部分企業通過擴大庫存規避風險,導致短期價格上漲。全球流動性氾濫,大宗商品金融化,投機炒作也拉動價格上漲。
從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看,全球經濟並不支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首先,疫情影響了各國生產和產業投資,但並沒有嚴重破壞各國的工業生產和運輸能力,隨著各國疫苗普及率提高,在價格上漲的刺激下,各國的工業生產和運輸將率先恢復。預計美歐日等主要國家在今年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將基本恢復常態,其他國家也會於2022年基本恢復。
隨著中國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力度,預計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將在二、三季度見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受豬肉價格拖累也將處於較低水平,不應也不必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問題過多炒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