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李民斌:建議加快統一綠色金融標準,擴大碳市場,為接軌國際鋪路

作為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有力抓手,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助力國家和地區綠色發展的重要工具。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提交提案,聚焦促進綠色金融,為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

他表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標準制度、碳金融市場發展,以及綠色金融風險管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綠色金融標準待統一

李民斌認為,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存在幾大問題,包括綠色金融標準待統一、碳金融市場待成熟、風險防控待健全等。

具體而言,目前我國關於綠色金融的分類標準有銀保監會出臺的綠色信貸標準、人民銀行和發改委以及證監會等出臺的不同的綠色債券標準,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各自的相關綠色標準。

“不同標準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和核電是否屬於綠色範疇,有不同判斷。這不利於保障市場參與主體的權益,並增加了監管難度。”李民斌提到,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與國際主流標準亦存在差異,影響日後接軌國際市場。

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李民斌指出,去年7月中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但仍在起步階段,首批納入參與交易的僅為電力企業,亦只有現貨交易,碳金融衍生產品有待開發,機構投資者暫未能參與,與其他海外碳市場的聯動較少。我國碳交易市場日後如何與國際對接,成了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此外,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出現不少“偽綠”“漂綠”(以友善環境為名義,但實際上反其道而行)的情況,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構成重大風險,綠色專案資訊披露機制有待健全。

擴大碳交易市場規模

針對上述問題,李民斌圍繞綠色金融標準、碳金融市場發展、健全風控提出三項建議。

其一,加快統一綠色金融標準。今年2月,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要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李民斌建議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統一化,以讓投資者瞭解專案或產品是否真正“綠色”,從而更有效引導綠色投向。同時明確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關係,避免造成混亂。

此外,李民斌建議借助中國香港接軌國際綠色金融標準。“事實上,人民銀行等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也有提及‘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相關標準’。未來宜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綠色企業和專案認定、綠色金融統計等標準的融合,並讓更多區內企業利用平臺為綠色項目融資及認證,引入國際資金,提升與全球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其二,擴大碳市場為接軌國際鋪路。李民斌建議拓展市場覆蓋行業範圍和豐富交易產品,儘快有序將鋼鐵、化工、水泥等重點排放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並適時允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進入;同時,促進衍生產品創新,探索碳遠期、碳期權、碳債券、碳保險等,擴大碳交易市場的規模。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和能力成為國家碳市場走向國際的先行先試視窗。港交所去年8月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未來雙方將聚焦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同研究在境內外市場進行產品合作的可能性。“如能達成,可望利用‘債券通’及‘滬深港通’等現有管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構區域性碳交易市場,通過對國內外不同碳定價機制的探索實踐,為後續我國擴大參與國際碳市場積累經驗,增強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

其三,借金融科技健全風控。李民斌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假綠”“偽綠”“漂綠”問題,防範綠色專案信貸風險,關鍵是建立全流程資訊披露體系。

對此,他建議協助企業以技術攻關準確核算碳排放,並建立完整資料資訊共用平臺,整合環境處罰、企業排汙許可證、綠色專案可研報告、信用資料等資訊。同時,加強與專業的協力廠商綠色評估機構合作,完善綠色融資審查機制,即時追蹤綠色專案進展。

“另外,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過即時資料採集、分析決策以及風險預警,幫助金融機構儘早防範項目潛在風險。”李民斌表示。

(文章來源:每經網)

非常媒體 Veri-Media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

 
Veri-Media
  • 本文由 Veri-Media 發表于 8 3 月, 2022 10:55:1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s://veri-media.io/2022/08/10/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