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5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佈最新利率決議,宣佈加息75個基點,將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從0.75%至1.00%升至1.50%至1.75%,這是1994年11月以來美聯儲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
飆升的通脹資料、美國經濟前景迅速惡化是美聯儲激進加息的主因。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最新75個基點的加息決定是“不同尋常”的大幅度,不會成為常態。但是為了使通脹恢復正常,下一次有可能加息50或75個基點。
此外,美聯儲下調了2022至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上調了通脹預測。
美股此前已經連跌多日消化激進加息預期,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收漲54.51點,漲幅1.46%,報3789.99點,仍處於熊市區間,較1月初高點跌超21%;道指收漲303.7點,漲幅1%,報30668.53點;納指收漲270.80點,漲幅2.50%,報11099.15點。
美聯儲宣佈加息後,中東國家的央行也迅速行動。巴林央行、阿聯酋央行宣佈加息75個基點,沙特貨幣管理局宣佈加息50個基點,科威特央行宣佈加息25個基點。此外,巴西央行也宣佈加息50個基點。香港金管局剛剛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2%。
激進加息
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三次,在3月和5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和50個基點,本次加息75個基點以10:1的投票結果通過,只有坎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Esther George)反對,他主張加息50個基點。
本次會後公佈的美聯儲官員預期未來利率水準點陣圖顯示,相比今年3月的結果,此次聯儲官員的近兩年加息預測明顯更為激進。
根據點陣圖,所有聯儲官員都預計,到今年底,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3.0%以上,而5月這樣預期的官員只有一人。有8人(占總人數的44%)預計最終升至3.25%到3.50%,5人預計升至3.5%以上,5人預計升至3.0%至3.25%。
芝商所(CME)美聯儲觀察顯示,美聯儲在7月有93.4%的概率加息75個基點,9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55%。
鮑威爾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6月政策決定是為了將通脹預期錨定在2%,預計加息75個基點不會成為常態。7月份將加息50或75個基點,加息步伐將取決於未來的經濟資料。預計到2022年夏季末,聯邦基金利率將被提升至2.0%-3.0%。希望到2022年年底可以加息至3.0%-3.5%這樣具有限制性的水準。
MAI Capital Management的首席股票策略師Christopher Grisanti表示,預計年底前,聯邦基金利率將接近3.5%,因此美聯儲從現在開始還會加息200個基點。這還不是“世界末日”,因為利率水準仍遠低於過去40年的平均聯邦基金利率。同時要指出的是,雖然可能最終結果不是以經濟衰退結束,但即使是加息350個基點可能也難以阻止目前面臨的通脹問題。
通脹問題嚴峻
關於美國經濟現狀,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整體經濟活動在第一季小幅下降後似乎已有所回升。最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且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仍然高企,反映出與疫情有關的供需失衡、能源價格上漲和更廣泛的物價壓力。
關於通脹,聲明中表示,俄烏衝突正在造成巨大的民生和經濟困難。衝突和相關事件正在給通脹製造額外的上行壓力,並正在拖累全球經濟活動。此外,供應鏈斷裂可能會加劇。委員會高度關注通脹風險。“堅決承諾”將通脹率恢復到2%,並重申認為持續加息是適當的。在評估適當的政策立場時,將繼續監測收到的資訊對經濟前景的影響。如果出現可能阻礙委員會實現目標的風險,委員會準備酌情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聲明中刪除了3月和5月聲明所說的“通脹將回到2%的長期通脹目標,且勞動力市場將保持強勁”。
彭博經濟學家認為,這表明FOMC認為物價壓力持續存在,並且對通脹預期的潛在解除越來越警惕。
美國勞工部1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同比上漲8.6%,同比漲幅已連續三個月在8%以上。13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的通脹預期中值在5月份升至6.6%,高於4月份的6.3%,達到2013年來最高水準。勞工部14日公佈的資料顯示,5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攀升10.8%。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此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美國有比較明顯的勞工緊缺的問題,疫情下工人失業後沒有快速回到勞動力市場,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美國現在的工資上升非常明顯,根據不同的觀測,現在美國的工資上漲基本在5%-7%的水準,而且上升的勢頭似乎還沒有減弱。所以未來可能還會繼續對美國的通脹施加壓力。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FOMC最新經濟預期上調了通脹預期,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其2022年、2023年、2024年底PCE通脹預期中值分別為5.2%、2.6%、2.2%(3月預期分別為4.3%、2.7%、2.3%)。2022年、2023年、2024年底,GDP增速預期中值分別為1.7%、1.7%、1.9%(3月預期分別為2.8%、2.2%、2%)。
經濟“軟著陸”可能性渺茫
早在5月中旬,華爾街大行的CEO們便開始集體唱衰美國經濟:摩根大通CEO稱美聯儲“軟著陸”的幾率有三分之一,但溫和衰退的幾率也有三分之一;執掌高盛十二年的前CEO則稱衰退的風險“非常非常高”;富國銀行CEO也稱美國經濟難以避免某種程度的衰退,利率上升意味著經濟必須放緩,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情況很難實現。
近期,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倒掛,自1955年以來,每次美債收益率倒掛往往意味著經濟衰退的出現。
本次會議上,鮑威爾表示,美聯儲現在不會試圖誘發美國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對加息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消費者正在消費,沒有跡象表明經濟將出現更大範圍的放緩。
當被媒體問及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時,鮑威爾回答道,“這將取決於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會使我們失去‘軟著陸’的可能性。”
Angeles Investment Advisors首席投資官Michael Rosen認為,美聯儲正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他們錯誤地決定了貨幣政策,並允許通脹繼續上升。根本沒有跡象表明通脹正在轉向,而這發生在一些經濟資料疲軟的時候。比如剛剛公佈的美國5月零售銷售月率下降0.3%,預期為增長0.2%,出現五個月來首次下降。所謂的經濟‘軟著陸’看起來越來越不可能”。
根據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12日公佈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近70%接受問調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明年將陷入衰退。
華爾街情緒悲觀
美聯儲加快收縮貨幣政策的預期令華爾街風聲鶴唳,雖然美聯儲公佈利率決議當天美股收盤上漲,但此前已經連續多日下跌,進入熊市區間。
《紐約時報》稱,從歷史上看,熊市往往伴隨著經濟衰退。這是過去50年來美股的第七次熊市。美股上一次進入熊市是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不過只持續了相對較短的6個月。但分析人士擔心,這次熊市會持續更長時間。
美國銀行最新月度調查顯示,鷹派央行被投資者視為市場面臨的最大尾部風險,全球經濟衰退是第二大風險,基金經理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達到歷史之最,對滯脹的擔憂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美銀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報告中寫道,華爾街悲觀情緒堪憂。
對美股持看空立場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均認為,即使拋售浪潮已經如此兇猛,美股仍然沒有觸底。高盛預計,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標普500指數將跌至3150點,相當於較當前水準繼續下跌19%。
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仍擔心股市估值還將進一步下降。據FactSet,週一標普500指數基於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的市盈率為15.8倍,仍然高於15.7倍這一15年均值。
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多國央行開啟或加速加息進程。上周,印度、澳大利亞再次開啟新的加息週期。歐洲央行也宣佈終結量寬,將於7月加息。本周除了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等都將公佈利率決議。中國央行下一步操作引人關注。
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不變。1月17日,央行將一年期MLF利率和7天期逆回購利率均下調10BP至2.85%和2.10%。
繼今年3月增量平價續做之後,MLF在4月、5月和6月均保持等量平價續做。從操作利率上看,MLF操作利率已連續5個月保持不變,也就是說未有降息。
陳東認為,中國央行能夠堅持相對來說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獨樹一幟的,而且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這種政策立場有益於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至少不會加劇全球通脹。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認為,從目前美國通脹走勢看,美聯儲在9月以前都將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節奏收緊貨幣政策,這將對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市場帶來持續的擾動,因此,三季度金融市場的波動風險將更加值得關注。但考慮到中國擁有較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對外貿易仍然保持較大的順差,以及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體系不斷完善,監管機構擁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在市場形勢發生較大變化時實施逆週期調控,因此,國內金融市場整體風險可控。
東方金誠認為,近期美債收益率沖高,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擴大,美元升值給人民幣帶來一定貶值壓力。
A股方面,安信證券研報稱,對於外部因素,美股緊縮交易持續,A股預計將維持“以內為主”,負面衝擊將較此前明顯減弱。總結來說,對於當前四大主線“穩增長、高景氣、疫後修復、全球通脹”,建議心向光明,更傾向于未來行情演繹依然遵循“穩增長兌現,高景氣轉機”的交易邏輯。需要提醒的是,隨著穩增長政策推動,提振消費,尤其是耐用品消費,例如汽車會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措施。
華安證券認為,內疫情外緊縮擾動猶存,但盈利支撐、政策保障,市場有望震盪向上。下半年A股最大的支撐來自於企業盈利隨增長底部回升而大幅改善,最大的制約來自於對美國經濟衰退擔憂引發美股調整進而抑制A股風險偏好。內部盈利強支撐疊加貫穿全年的穩增長政策,有望推動市場震盪上行。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