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財經焦點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全球央行須向市場表明,基準利率將維持一段更長時間,以壓抑通脹。聯儲局、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過去兩天先後加息,但投資者認為,央行官員發表的言論趨向溫和,今年內掉頭減息的可能性升溫。IMF官員周四發表網誌,認為多間央行要與市場作出溝通,明確指出基準利率將保持高企一段長時間,否則會導致通脹回升。

        2.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表示,將會再與總統拜登會面,討論國債上限事宜。兩人在周三首次就債限事宜進行面對面會議,但未有任何成果。兩人在當地時間周四再於出席活動時會面及談話。

        3. 美國勞工部公布,1月非農業職位增加51.7萬個,市場預期增加18.5萬個;失業率為3.4%,預期為3.6%。

        標普全球公布,美國1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為46.8,高於預期及初值的46.6。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1月非製造業指數為55.2,市場預期為50.4,去年12月為49.6。

        4. 美國就業數據較預期強勁,聯儲局官員及市場人士預期,局方可能須加息至5厘以上,以應對高通脹。較早時,美國公布上月非農業職位增加51.7萬個,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8.8萬個,而12月增幅向上修訂為增加26萬個;失業率降至3.4%,是54年以來最低。消息刺激美滙及美國債息顯著上揚。

        5. 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Investment名宿辛格(Paul Singer)警告,美股熊市尚未結束,或會出現無序暴跌。據知情人引述辛格在不公開會議中稱,美股熊市依然未完,兩成跌幅或不夠,因過去超過十年激進貨幣和財政政策,不可能在一年內化解。他表示,市場上許多估值指標仍高於1929年或科網泡沫時期。

        6.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認為,繼美國聯儲局於2月1日放緩加息25個基點後,美國加息周期即將結束,利率快將見頂和通脹緩和將為債券投資者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7. 投資銀行高盛上調對新興市場股市的預測,認為發展中國家將受益於中國重新開放邊境、歐洲增長前景改善和美國通脹放緩。高盛認為,MSCI新興市場股指未來12個月將觸及1150點,較當前水平上漲近10%,也高於該行此前設定的1075點目標。

        8. 世界黃金協會(WGC)發布數據顯示,由於全球央行巨額購買,加上散戶投資者積極購買和ETF流出放緩,將去年度黃金需求推高至11年高位。去年度黃金需求(不包括場外交易)升18%,至4741噸,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年度總需求量;其中,全球央行年度購買量達到1136噸,為55年來新高。

        9. 瑞銀財富管理發表報告稱,金價於近期上升並觸及9個月高位,受惠於美債上升及美元走軟,美國陷入更深度衰退的風險有所增加,該行上調未來4個季度的金價預測,料今年底金價升至每盎斯2100元

        10. 英倫銀行公布,加息50個基點,至4厘。英倫銀行行長貝利表示,正見到通脹已經轉向的初步跡象,但要宣布勝利還為時過早,因為通脹壓力仍在。

        11.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預計在經濟改善和就業市場收緊的推動下,薪金將相當明顯地上漲。他稱,央行必須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並為企業加薪創造環境。

        12. 日本央行1月購入23.69萬億日圓(約1.43萬億港元)的公債,創下紀錄高位,突顯其捍衞收益率上限的決心,不受押注近期加息的投資者的攻擊。

        13. 中國商務部綜合司司長楊濤表示,中國商務部部長與澳洲貿易部長將於下周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會晤,屆時雙方將就中澳經貿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進行探討。

        14.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2%及49%的股權轉讓成交,交易價格分別為2.41億元(人民幣‧下同)及70億元,成交日期為1月31日。摩根資產管理共出資72.41億元,獲得上投摩根基金管理51%股權,進而全資控股上投摩根。

        15. 路透報道,美國商務部副部長Don Graves周二發表了美國當局迄今為止最直接的評論,承認與日本和荷蘭達成了一項協議,向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新的限制。Don Graves在華盛頓出席一場活動期間稱,美方現在不能談論這項協議,但「你肯定可以和我們在日本和荷蘭的朋友談談」。

        16.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辦公室公布年度報告,最新的「惡名市場」名單涉及72個網上及實體市場,包括騰訊(00700)旗下微信、阿里巴巴(09988)的淘寶、拼多多等。

        17. 美國政府據報正考慮進一步切斷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在美國的供應鏈,包括禁止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向華為供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府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美企必須先獲得當局許可,才能向華為出售產品。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美國政府已停止向美企發放向華為出口商品的許可證,美國商務部已經通知一些企業,將不再發放許可證。這或意味將全面禁止向華為出售美國技術。

        18. 新華社發表時評,以「合則用,不合則棄」形容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輸了官司耍無賴,指華府泡製美式貿易霸凌新鬧劇。近期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美國被判違反世貿規則,其後又濫用上訴權利為相關裁決執行蓄意製造障礙。這一行徑遭到眾多世貿成員的嚴厲聲討。

        19. 中國商務部昨召開全國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今年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提升維護經濟安全能力。

        20. 人民銀行統計,202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13.9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1.1%;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按年多增1.36萬億元。2022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53.16萬億元,按年增長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個百分點

        21. 花旗發表報告指出,李強可能在3月初接替李克強出任中國國務院總理,負責管理經濟,預計李強經濟學的「三支箭」為發展民營經濟、開放招商引資和促進產業升級。該報告稱,相信李強在浙江、江蘇和上海的工作經歷,可能令他脫穎而出,料其政策風格較為親商,相對自由但也務實,並指政治重估或推動對中國資產的重估。

        22. 高盛發表報告指出,中國較外界預期提早重新開放,經濟增長勢必加速,將溫和提振全球經濟增長,對通脹也會產生更溫和增長的效益。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斯(Jan Hatzius)等在報告中表示,若中國國內需求完全恢復,應可將今年全球GDP提升約1%,但相信進入2024年後影響程度將會減弱。

        23. 香港去年GDP預估收縮3.5%,第四季收縮4.2%。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蔡永雄表示,內地與香港正式通關,預期當兩地往來的限制全面放寬,勢將為香港旅遊和零售行業注入強心針,正面效果將傳遞至跨境金融、保險和醫療等各行業,惠及整體消費、投資及就業市場等多方面,並足以抵消環球經濟不明朗和貨幣政策緊縮的負面影響,故此把2023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從原來的3.5%,上調至5%左右,通脹率維持於約1.9%的溫和水平,失業率則加速回落至接近全民就業3%。

        2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年新興市場的產出增長預期,目前的預測顯示,該地區經濟放緩的情況可能已在去年觸底反彈,因為中國重新開放、印度經濟具有韌性和俄羅斯意外增長。IMF預計,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為4%,較去年10月份的預測高0.3個百分點,較去年的預估增長率3.9%高0.1個百分點;預計明年經濟將增長4.2%。

        25. 中國非製造業活動重上擴張水平,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回升至54.4,比上月大幅上升12.8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的52。

        中國製造業活動重上擴張水平,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1,比上月升3.1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升至52.3,比上月升4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6和47.2,比上月升2.2和2.5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

非常媒體 Veri-Media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

 
Veri-Media
  • 本文由 Veri-Media 發表于 6 2 月, 2023 09:27:1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s://veri-media.io/2023/06/09/1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