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車企造手機,手機廠造車,圖什麼?

在“智能化”大勢的撮合下,汽車和手機這兩個原本缺乏關聯的行業,如今聯繫變得愈發緊密,從技術路線到應用場景的壁壘正逐漸被打破,兩邊的廠商都坐不住了……

在吉利汽車通過收購魅族殺入手機領域,哪吒汽車宣佈與黑莓合作後,掉隊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也加入了造機隊伍,宣稱要造出屬於自己品牌的手機。

另一方面,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早已加速其在汽車領域的發展。手機和汽車兩大行業在這個智慧化的時代,互相伸出了觸角。

蔚來“被動”跨界造機

近期,蔚來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手機公司,手機團隊的人員招募也在同步進行,目前已超過300人,均來自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有消息稱,原美圖手機總裁尹水軍和原美圖移動高級副總裁易煒也已加盟蔚來手機團隊。

7月時,蔚來汽車CEO李斌曾給出了造手機的理由。

他表示,手機現在是蔚來使用者最重要的連結車的設備,蔚來原有50%的用戶用蘋果,40%的用戶用華為,現在華為被打壓,部分車主只能轉用蘋果手機,但蘋果的系統對汽車行業很封閉。

他舉例說,蔚來第二代平臺的車標配UWB,這是蔚來主推的功能,但蘋果不開放介面,以至於公司很被動。於是他決定“從用戶利益和體驗出發,好好研究手機和以車為中心的智慧終端機設備”。他還稱,“如果不造手機,相當於自己家的車鑰匙在對方手上”。

按照李斌的說法,蔚來手機將承接過去部分華為使用者,這也意味著蔚來決定走一條高端手機路線。

業內有傳聞稱,蔚來的第一款手機所搭載的是高通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起步價在5000元以上,預計還有一年上市,但李斌並未對此給出具體回復,只說“先好好幹活,等手機做出來再說”。

如今,在手機市場上,小米的性價比、vivo的拍照功能、華為的系統等均已成為各自手機的標籤,而蔚來的標籤則是“車機”,一款與蔚來汽車能夠達到最大配合度的手機。

李斌曾在社交平臺表示,現在想要造手機並不難,但是想要造出一台好手機還是很有挑戰的,而蔚來要每年開發一款手機。

目前,蔚來手機已正式啟動,招聘平臺上出現不少蔚來手機業務的招聘消息。雖然一切看似在推進,但並不代表蔚來的造機事業一帆風順。

畢竟,國內手機市場正被華為、小米、蘋果、vivo等佔據9成,“遲到”的蔚來想要入局屬實不易。加之手機的研發費用並不低,如果目標受眾僅為車主,無法搶佔到更多市場,那麼未來的盈利情況便令人擔憂。

有業內人士表示,車企造手機的目標受眾如果僅是車主,那麼未來大概率需要另謀他路,因為哪怕是車主也不可能輕易放棄熟悉的品牌,重新去買一款剛入局的手機。

新能源汽車車主陳鵬(化名)對記者表示,自己不會花費5000-7000元去購買一部蔚來手機,“我正在使用的這部手機大部分資訊都在上面,如果僅為開車再買一部,日常出行需攜帶兩部手機,很不方便”。

蔚來車主李翔(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使用的是蘋果手機,但在駕駛蔚來汽車時並沒有遇到什麼不妥,哪怕蔚來的手機生產出來了,自己大概率也不會選擇購買。

手機廠商大舉造車

不僅車企跨界造手機,手機廠商也在大舉造車,華為、小米等公司就正在加速其在汽車領域的發展。

近期,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發表了主題為“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的演講。在“One more thing”環節,雷軍介紹了小米造車的進展,這項業務從2021年3月30日宣佈至今已經500天。

小米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首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據悉,小米為自動駕駛系統組建了超過500人的專屬團隊,預計年底將會達到600人。7月時,小米汽車科技公司公開了關於方向盤脫手檢測方法、裝置、可讀存儲介質及車輛的專利。

雷軍表示,在小米自動駕駛專案第1期的研發投入是33億元,目前的進度遠超預期,小米自動駕駛系統第1期規劃140輛測試車並且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

小米的目標不僅是造車,還要在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除了小米外,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動作也在逐步擴大。2019年的上海車展,華為以供應商的身份為智慧汽車帶來了5大智慧電動化平臺,隨後以零部件供應模式、解決方案集成模式和華為智選車模式與車企合作。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與車企合作推出新車最多的跨界玩家正是華為,宣稱“不造車”的華為事實上已與北汽、長安、廣汽3家車企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將自研的華為系統與此3家合作。近3個月,華為已經發佈了3款合作車型,其中阿爾法S全新HI版和阿維塔11採用的是“HI模式”,問界M7採用的是“華為智選”,有網友也調侃道“未來可能滿街都是華為車”。

8月初,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何汽車官宣與華為鴻蒙系統合作,搭載鴻蒙OS系統的新車或將在不久之後上線,華為這一合作讓剛被吉利收購的魅族有些“尷尬”。

吉利合作的手機品牌並不只有華為,魅族作為前不久剛被吉利收購的手機品牌,旗下Flyme系統將學習蘋果的Carplay車載系統並運用到智慧車機上,不過似乎還沒有上陣就被華為代替了位置。

華為之所以成為車企爭相合作的物件,與其花費大量資源在汽車領域上的研究有關。目前,華為每年在汽車解決方案的研發費用達到近10億美元,研發人員也已超過5000人,但汽車業務依然是其僅有的虧損業務。華為表示,在對智慧汽車上的投入是戰略性、持久性的,短時間內並不期望可以盈利。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Related Articles

Stay Connected

628,632FansLike
13,288SubscribersSubscrib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Articles

Translate »